相传吕洞宾题写于神水阁前的“大峨”二字
 
  自从有了王敕挖碑的故事,明清两代有关吕洞宾在峨眉山的“事迹”就不断被丰富、完善,反复记载,今依次列于下。

  传说吕洞宾后来率领弟子从绥山移居大峨山(今峨眉山)赤城峰下的千人洞修炼。相传因为徒众日增,洞里住不下了,为扩展洞府,吕用剑在洞壁上横劈一下,竖劈一下,岩崩石裂,洞穴立即宽阔了。据说,现在洞内尚存的巨大十字形裂缝,就是他当年剑劈的痕迹。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四川泸州人浙江佥事朱子和游峨眉山时,写有《天柱峰》一诗,其中有句“仙人剑去空青壑”,即是吟诵此事。(吕洞宾有剑仙、诗仙、酒仙之称)明嘉靖年间,四川按察司副使富好礼维修阳山江道时游峨眉山,在紫芝洞口上方题刻“洞府天成”四个大字,1986年乐山作家叶簇在《探二峨猪肝洞》一文中说,他见到过这四字(《峨眉文史》第二集第115页),今已消失。明万历年间,御史赫瀛修建吕仙行祠;崇祯年间,四川监察御史刘宗祥维修扩建之,改称纯阳殿。崇祯末年,井研胡世安的《登峨眉山道里记》写道:纯阳殿“右有十字洞,相传吕仙游此,以剑划石成此。洞延袤广丈许,深不可测。”这里用的是“相传吕仙游此”。写到绥山(二峨山)时,胡世安记叙“下有猪肝洞,吕仙昼游龙门,夕宿猪肝,即此。”(龙门指峨眉山一景点龙门峡、龙门洞。)这“昼游龙门,夕宿猪肝”,就是从上引诗句“朝游青城山,暮宿紫芝洞”演变而来。后来纯阳殿上挂过一联:“紫芝书法擅当年,自是鸾翔凤舞;玉柱高标新此日,何论龙门猪肝”,(载于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成都刘上熹著《峨眉山导游详记》第109页)联中“龙门猪肝”就源自胡世安的《登峨眉山道里记》,此联今已不存。清康熙年间,太史蒋超编纂《峨眉山志》,在“志余”中将王敕掘地挖碑的故事收录;又在该志“附书画”中写着“罗目街,紫芝洞,吕纯阳仙笔。”成书于乾隆年间的《峨眉县志》,收载此故事,本文前面已引述。

  清宣统二年《峨眉县续志》(二)卷十“杂著志·金石”载“紫芝洞二碑,一在罗目江道左,一在猪肝洞山麓”。我查阅清光绪谭钟岳《峨山图志》卷之二第114页图五十二,果然画有两块紫芝洞碑,一立于罗目临江河畔五祖庙前,一立于猪肝洞前。当然图中画的是示意位置。清乾隆《峨眉县志·古迹》:“紫芝洞对面罗目街立紫芝洞三字石碑,旁列一山五口道人书,笔意奇古,系明督学王敕掘出。”我推测,峨眉文史工作者找到的当是“罗目江道左”的那一块,即王敕挖出的碑。而猪肝洞前的那块当是复制的。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又有人将这一故事刻碑立于猪肝洞外,碑文开头“紫芝洞三字,宋真宗时吕祖曾为亲题”,首次出现了题刻时间为“宋真宗时”,不知依据为何。1986年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魏福平在《峨眉丛谈》第90页记载此碑仍在,今不知其踪。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 恒旅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恒旅网官方微博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柏杨东路270号

电话:0833-213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