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历久弥新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记忆

记载着无数传奇故事

 

图片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

风雅犍为

近距离感受罗城古镇非遗文化

罗城麒麟灯的非凡魅力

 

 

罗城麒麟灯是中国民间舞蹈艺术的一个分支,流行于四川犍为县罗城镇的集舞蹈、音乐、武术、美术于一体的民间灯舞。200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图片

 

图片

 

罗城麒麟灯展示

 

罗城麒麟灯故事源于七仙女与董永的神话传说,相传七仙女被王母强行带回天宫后,生下一子,董永发愤苦读,高中状元,玉帝闻讯后,派一名天将护送董永的儿子乘坐麒麟下凡,来到长安,在会仙桥将其子送与董永,这就是民间俗称“麒麟送子”的来历,它是人们发自内心对人世间一种美好的祝愿,每逢春节,耍起麒麟庆贺新年佳节,寓意吉祥幸福。此后形成定规,每逢年节或重大事件,都会舞起麒麟灯舞作为庆贺,麒麟灯舞表达出当地群众对于生活的美好希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麒麟灯表演—麒麟欢腾跳跃

 

为将罗城麒麟灯这一文化遗产发扬光大,犍为县文化馆成立课题项目研究组,对其进行全面的收集、整理、研究,最终成功完成了非遗系列作品其二《风雅犍为》罗城麒麟灯画册。

 

延伸阅读:

(非遗系列作品其一《风雅犍为》川江号子(岷江号子)民歌集。)

 

图片

 

图片

 

《风雅犍为》罗城麒麟灯画册

 

人物介绍

图片

 

演出道具

图片

 

演出流程

 

第一幕 天将神兵

 

图片

 

九重天宫,祥云翻涌,仙乐悠悠,一群仙子于流云海之上,踏着一波波浪涛翩然而至,犹如烈烈青莲,灼灼妖娆。霎时,金光万道,天将身披金甲赫赫威临,执刀仗剑,飞火流星,宝相庄严。

 

第二幕 麒麟降世

 

图片

 

四海升平、盛世祥和之际,麒麟懵懂而出,翻滚嬉戏,上天,吞日食月,下地,招灾引祸,脚踏之处引发片片火海,霎时间,日月无辉,地上火龙肆虐,如彼岸之花绽于黄泉之路逼得民不聊生。

 

第三幕 威颤天地

 

图片

 

天无日月,昏暗无边,灾祸连连,人间炼狱。天将携手而至,执戟悬鞭,大战麒麟。忽见其腾云驾雾,冲天而起,又见其钻山入海,四方围堵。狂风怒号,嘶吼漫天。

 

第四幕 祥瑞人间

 

图片

鏖战数日,麒麟终被驯服。吐出日月归于天,化身云雨灭火海。显神通救人于水火,化瑞兽保五谷丰登。四海升平人间净,天地同乐享盛世。

 

罗城麒麟灯舞乐谱

 

图片

 

基本概况

 

麒麟灯舞,是2007年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的省级第一批名录民间舞蹈,其名为“罗城麒麟灯”。麒麟舞,又叫舞麒麟,以人相扮的麒麟为主角的民间灯舞,它伴随麒麟文化发展而成,逐步成为融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川剧、杂技表演于一体,既具有美学的欣赏价值,又有文艺、宗教、民俗、历史的研学价值,不仅是现今稀有的汉民族图腾舞种,也是祖先留给华夏子孙的一份宝贵财富。

 

  麒麟灯起源

 

罗城麒麟灯是犍为县特有的一种民间灯舞。根据史料分析,犍为罗城麒麟舞很可能是在清代“湖广填川”的后期,由广东客家移民带来的。在民国初年,犍为罗城麒麟舞开始在省内沿岷江演出,它比广东客家区大规模的表演要迟近两百年。犍为罗城麒麟舞和广东客家的麒麟舞颇为相似,特别惠州市小金口镇“中国传统麒麟舞之乡”的麒麟舞类同成分最多:两者的演出规模一致,出场主要演员都为五、六人:两者的演出情节和艺术美感一致,小金口镇的“沙仙戏麒麟、沙仙驯麒麟”,罗城镇的“土地神戏麒麟、天将驯麒麟”;两者的演出乐队一致,乐队都有唢呐手、鼓手、镲手、锣手和管乐组成,多的时候达30人组成,一般吹奏的是宫廷曲和采茶舞曲,没有唱词,属于纯粹的跳灯舞,由此也证实了罗城麒麟灯舞的渊源。

 

  麒麟灯价值

 

罗城麒麟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浓郁地方特色,一是土地出场,二是麒麟在云朵中飘飘下凡,众多彩女相伴载歌载舞,三是天将威武出场,最后大联欢。尤其耍流星和宝灯人员表演动作与川剧“嘉阳河”流派小丑相似,充分展示了劳动人民热爱生活诙谐幽默打趣一面。表演中角色多样,天将威猛仪态、土地公善良滑稽、仙童活泼顽皮、云童娇健身手、彩女阿娜多姿,都精彩纷呈;乐队吹套打的传统曲牌有《佛头子》《长锤》《将军令》《水龙吟》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麒麟灯排练现场

 

罗城麒麟灯老照片回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罗城麒麟灯

等你

不见不散!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 恒旅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恒旅网官方微博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柏杨东路270号

电话:0833-213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