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于 1982 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 年与峨眉山一道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是现存世界上最高最大的代石刻摩崖石刻造像。

作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 5A 级旅景区,乐山大佛景区山水相融、景城一体,文旅资源禀赋优越,有着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 76 处,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在此汇流,凌云山、乌尤山、龟城山在此汇聚,以山、水岛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以儒释道、汉唐文化、弥勒文化为核心的人文资源博大精深。

过去一年来,乐山大佛景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思想为指引,聚焦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支持乐山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紧扣乐“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发展主线,坚定勇当“排头兵”、建设“核心区”的目标,立足“佛、城、山、水”资源赋,加快实施“立体礼佛”,深入做好文旅融合、扩容提质、景城一体、全域旅游“四篇文章”,景区发展日新月,被省政府表彰为“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集体”。

—— 周华荣(中共乐山市市中区委书记、乐山大佛景区党工委书记)

 

近年来,乐山大佛景区持续推进遗产展示体系建设,完成凌云山东坡楼、沫若堂展陈提升,实施乐山大佛博物馆、麻浩崖墓博物馆改造提升,启动柿子湾崖墓博物馆、龟城山文化公园建设,“一馆多点”展陈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景区立足乐山大佛这一世界级IP,实施“景点变景区”战略,推进核心景区提档升级,高水准策划开发凤洲岛、乌尤坝、马鞍山等周边区域,着力构建有特色、有质量、有竞争力的遗产旅游产品体系,助推景区文旅经济蓬勃发展,为做好全市旅游发展“四篇文章”,推进“旅游兴市、产业强市”,加快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贡献力量。

 

助力巴渝文化旅游

 

今年 7 月,省委召开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做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并明确提出“支持乐山参与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作为川渝石窟文化的重要代表,乐山大佛景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努力争当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扛旗手”。

推动共建石窟研究院。2020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文物局、乐山市人民政三方签署了共建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的战略协议。今年文旅大会期间,乐山大佛石窟研究院将正式升格揭牌,未来将用 3-5 年的时间,全方位吸引世界级的人才和资源,将其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集科研、保护、展示于一体的中国南方地区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为全省乃至南方地区石质文物保护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加大川渝石窟文化交流。当前,乐山大佛正加快推动与大足石刻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在石质文物保护、共建共享实验室、博物馆展陈、人才队伍培养、石质文物保护国际合作、遗产展示和游客引流等方面开展合作,这不仅有利于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组建,同时有利于川渝两地在石质文物保护、管理、利用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川渝两地文物保护机构在国内的地位。

 

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乐山大佛景区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高标准完成景区总体规划修编并上报至国务院审批,加快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规划体系,为景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正确的规划引领作用,为提供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夜游三江”项目亮化提升,推出“夜游大佛”新航线,满足游客夜观大佛和睡佛的核心需求,实现了游客人数和收入的同比翻番。

完成猫猫冲至大石桥道路(S104 线复线)建设、乐自高速出口至景区道路基础设施改造,启动了南游客中心、北码头游船服务中心、凌云路景观升级等重点项目,为提升景区游览品质奠定坚实基础。

配合市、区两级经合局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与中青旅集团、上海复星集团、华人文化集团等国内知名文旅企业,就景区凤洲岛、乌尤坝、龟城山片区投资项目进行对接洽谈,积极争取社会资本助推景区文旅产业发展。2019年,景区接待游客数量达423.19万人次。

 

提升旅游服务能力

 

乐山大佛景区大力推进“智慧景区”建设,实现全网订票、分时预约、实名制购票、扫码入园、人脸识别、智能导览等功能,网络购票率达到 98%。持续深化“厕所革命”,完成了旷怡亭、花湖湾二号停车场旅游厕所建设,被全省旅游系统作为景区厕所建设和管理的示范典型。

持续整治旅游市场,今年顺利完成景区旅游执法体制改革,由市中区统筹两区旅游执法工作,全面整合执法力量,大力整治旅游乱象,及时处理游客投诉,景区旅游市场秩序焕然一新。持续打造“大佛先锋”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热情为游客提供网络购票、申领健康码和填写信息登记等服务,今年“五一”期间获得国家文旅部点名表扬。

 

扩大旅游品牌影响

 

乐山大佛景区充分利用四川旅博会平台,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着力拓展乐山境外客源市场,积极与奥地利达赫斯坦—萨尔茨卡默古特景区、英国巨人之路景区、尼泊尔蓝毗尼圣园等友好景区开展互访交流,与柬埔寨吴哥窟景区达成合作意向。

策划开展了“大佛归来”春季整合营销暨夜游三江新线路发布、“不忘初心,日新月异七十年”、1216 名“大佛守护人”全球招募、“汉服夜游大佛”、凌云梵音佛教音乐会和毗卢院开光法会等一系列活动,引导舆论聚焦两区旅游,放大市场营销声势、提升营销转化率。

今年疫情以来,乐山大佛景区进一步加强与重庆市文旅委、成都市文广旅局、泛珠三角区域、大峨眉旅游营销联盟、“成绵乐高铁”旅游联盟、浙江四市的互动合作,针对全国医护工作者、重庆游客推出优惠政策,邀请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先生作为“第 1217名大佛守护人”,不断扩大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及时激活游客在疫情后对乐山旅游的热情。

 

展示景区新风貌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尤其是乐山大佛这类不可移动文物,更是具有不菲的人文价值和时代智慧,是不可复制的,也是无法重建的。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乐山大佛经历过无数次的天灾洪涝,虽然始终岿然屹立,但抵御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脆弱。

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极端气候条件尤其是洪涝灾害下的文物保护工作,始终坚持以防为主、综合施策,将文物防灾减灾纳入安全管理重要内容,将文物单位、地质灾害抢险加固纳入每年重点项目,对文物保护工作定期会商、重点支持。

完善顶层设计。围绕以乐山大佛为核心的文化遗产,先后编制完成了乐山大佛遗产地管理规划和乐山大佛(含灵宝塔)、麻浩崖墓、离堆、柿子湾崖墓等单项保护规划,以规划为纲推进遗产保护工作。完成了乐山大佛第一部地方性保护法规《乐山大佛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开启了乐山大佛以法为循、依法保护的新篇章。

健全体制机制。成立由景区党政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的景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分年度制定景区防汛及山洪防御预案,落实责任、细化措施、防患未然,切实把汛期防汛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细做实。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汛前、汛中检查,排查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方案并予以落实,全力提高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治理安全隐患。近三年来,景区管委会投入 6000余万元,完成了天垌—麻垌、后栈道危岩、关子门危岩等 16 处地灾隐患点的抢险加固工程,实施了新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大佛胸腹部勘测维护工作,完成了麻浩河环境整治、大佛牌坊抢险加固,开展了乌尤寺古建筑群抢险加固,保养维护八仙洞、乌尤坝等区域临河堤岸,切实增强重点区域抵御风险能力。

加强监测预警。景区管委会高度重视科技保护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2017 年以来,先后投入 2000 余万元,建成与国家文物局遗产监测平台联网的“乐山大佛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指挥系统(一期)”,对以乐山大佛为核心的世界遗产开展实时监测,基本实现乐山大佛病害早发现、可监测、可防控的目标。

强化风险应对。景区管委会认真做好恶劣天气条件下安全生产警示,及时发布转发气象、水情信息,加强形势研,做好安全提示,有效管控风险,严格执行大雾、暴雨、大风等恶劣气象禁航措施,特殊情况下关闭景区分流游客。组建大佛景区水上救援队,建立了辖区水上指挥中心,落实人员、装备,做到 24小时即时响应。今年 8 月以来,乐山遭受多轮强降雨袭击,受强降雨影响,景区所在三江交汇处水位持续上涨,最高漫涨至乐山大佛脚趾。为保护世界遗产安全,景区提前调集工作人员、公安民警及市中区民兵等力量,组织沙袋运往佛脚平台沿佛脚脚踏堆放,以避免洪水对大佛本体的直接冲撞,对保护乐山大佛本体安全起到了有效作用。持续强降雨期间,景区断水断电,遗产监测警系统无法正常使用,通过分片负责、现场蹲守的方式,实时准确掌握文物安全状况。洪水退却后,景区立即开展文物安全检查,邀请专家现场调研评估,灾后文物修缮修复工作已全面启动。

景区管委会不断优化提升乐山大佛世界遗产监测预警系统,加快完善视频监控管理系统,新增布设监控点位共计 242 个、总数达到 340 个,实现重点场所、所有文物点的全覆盖实时监测,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推动遗产保护研究。实施乐山大佛佛脚平台修缮、大佛左侧危岩加固、大佛胸腹部勘测维护等遗产保护项目,利用工程手段不断强化文物安全。完成东坡楼、沫若堂等展场所改造提升,加快推进麻浩崖墓、柿子湾崖墓博物馆建设,在大佛博物馆先后举办“江山壮丽诗难敌”乐山古代历史文化遗产展、“天佑中华”故宫南迁文物档案史料展、“雕饰山河”巴蜀地区石窟与摩崖造像艺术展等主题临展活动,“一馆多点”展陈体系初步形成。

景区管委会将继续从监测预警、科学研究、工程保护等方面出发,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保护措施,探索恢复重建“大像阁”等保护性设施,进一步增强文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 恒旅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恒旅网官方微博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柏杨东路270号

电话:0833-213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