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三江水、千年盐文化、百年黄葛树、山水桥树城融为一体的自然风光与千年盐文化遗存相得益彰。五通桥,这座浮在盐卤之上的小城,拥有三水汇流的便捷交通和丰富的盐卤资源,大自然的 馈赠造就了五通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十里长堤的码头文化、西南典型民居的居民文化、中国唯一以井盐文化为主题的龙舟文化等盐业文明的伴生文化。 自然与人文兼具,传统与现代共存,构成一幅历史 与时代交融的画卷,五通桥成为集优美的自然环境 与梦幻的艺术气质于一体的“梦里水乡”。“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彭清华书记的讲话为 五通桥文旅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有根、有魂、有载体,五通桥文旅产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发挥 现有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打造独特文旅产品,形成 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就一定能够开 创五通桥文旅发展繁荣新局面。

——李良(中共五通桥区委副书记、 区人民政府区长)

 

 

五通桥因盐而兴、因盐聚市、因盐成邑,是一个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盐场。五通桥区不断 传承和丰富着独有的盐业文明,融合盐商文化、码头文化的典型地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不断向前发展五通桥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盐场。相传在 公元前 250 年,蜀太守李冰在五通桥牛华溪红岩子凿井煮盐,距离今天已经有2200多年历史。在文旅融合浪潮下,五通桥区以自己的文化为墨,绿色为底,旅 游为笔,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聚宝盆”。

 

擦亮盐城文化名片 建设

 

“一园一馆”彰显盐文化。五通桥的历史就 是一部盐业文明史,“盐文化主题公园”主要展示盐 井架、天车等古盐场设施,“亲水码头”“运盐船” 表演(体验)项目,重现十里盐场的繁华光景。“盐 文化博物馆”则以 7 个主题展现五通桥盐业历史发展 沿革、完整呈现从盐卤提取到蒸馏、最后成盐的过程, 增加游客参与体验制盐流程环节,增强互动性和教育性。

 

建设书画群落彰显“画家村”。五通桥风光秀美、 文化底蕴深厚,造就了李琼久、李道熙等一代又一代 优秀书画人才。依托工农街、花盐街古街区建设书画 创作基地、交流展示平台等书画群落,将五通桥本土 书画家的优秀作品融入古街的每一处建筑,达到移步 换景赏书画的效果。用好桥滩“大戏台”,定期面向 群众组织现场书画活动。在重要街道、重要地段展示 本土书画家作品,营造浓厚书画氛围。与省内外高校 美术院(系)合作在古镇打造“美术写生基地”或者 为各地美术爱好者提供写生点,定期举办书画比赛或 者交流活动,吸引美术爱好者聚落于此安心创作,通过以点带面、“筑巢引凤”,实现“以诗书画为媒, 传五通桥之名”的目的,进一步扩大五通桥影响力。

 

建好“一馆一居一街”凸显英雄故里。五通桥具 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全市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一是改造提升丁佑君革命烈士纪念馆。除馆内传统的 “实物 + 图片”展陈外,还可引进声光电展示技术甚 至 AR(现实增强)技术方式呈现丁佑君烈士的成长成 才和革命斗争经历。二是修缮丁佑君故居。三是打造 佑君街。将丁佑君故居旁佑君街进行整体改造提升, 在街道显眼处展示,挖掘丁佑君日常生活的小故事及 英勇就义事迹,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

 

打造“麻辣烫之都”,彰显美食文化。五通桥的 牛华麻辣烫2017 年荣登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 3》, 吸引了更多美食家和游客的关注,知名度、美誉度进 一步得到提升。依托“麻辣烫”这张名片,“打造一条美食街,办好一个美食节,打造一个美食镇”。五通桥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扩建停车场、新建旅游公厕、 美化提升乐五路沿线住房立面屋面,推动古镇美食地 标及文化展示平台、碳坝市“窄街子”文化街区等规划建设。

 

 

文化与城市互动

 

文化作为城市的魂,深深滋养和浸润着这座城。 五通桥独特的文化底蕴让这座城具有了鲜明的“辨识 度”,而山水园林城市的绘制,一面为这座城增强“颜值”,一面为城市发展“打底”。

 

作为四川重要的工业基地,独有的自然山水和依山傍水的环境与较早的工业文明,使五通桥城市发展 融合了自然和社会的因素。在顺应自然中寻求发展空间,在显山露水中体现生态价值,在盐城共生中彰显 城市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充分尊重客观人文规律, 充分体现文化与城市建设的互动,将历史文化传承与 现实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践行生态文明、环境友好的 发展理念,实现了生态宜居城市与现代工业发展并行 不悖。

 

从保护着手,让产业发展、城市发展体现文化的厚重感,在发展与保护有冲突时,坚持为文化“让路”。 在工业和城市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调整项目规划、预留文化通道等措施,使王爷庙、贺宗第等一批文物和数 百株百年黄葛古树得到有效保护,并与现代城市相融发展。

 

 

加速推动文旅融合

 

当城市有了“精气神”,有了“颜值”,这座城 市就有了敢于追寻城市新生力的雄厚底气。

 

五通桥区大力倡导“尊重文化、尊重艺术”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提出“尊重文化首先要尊重文化人、 尊重艺术首先要尊重艺术家”的思路,鼓励各类文化 人才开展创作,杨玉冰等一大批乡土艺术大师成长起 来。不仅如此,丰富的群众文化基础让文化走入每个 市民的家中,融入每个“桥民”的生活,不断丰富群 众的精神生活。五通桥还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农村“半 小时文化活动圈”,让文化氛围向农村延伸。

 

五通桥区通过培育壮大文化博览、会展节庆、演 艺娱乐、艺体培训等文化产业,积极在政策、资金等 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确保全区文旅文化产品形成产业支柱形态和产业联动效应。整理和重修多条古街道 和包括古民居在内的多达 200 多处新中国成立前不可 移动文物,深入挖掘建筑文化资源。深入发掘四川保存最完好的民族盐化工业遗址永利(川)厂旧址—— “新塘沽”、“大三线建设”期间建设的东风电机厂、 亚西机器厂等工业文明遗址,西坝古窑、刘伯承钓鱼台、 道士观等历史文化遗产以及桫椤峡谷、牟罗寨等自然 文化遗产。积极对接华录集团等一线文化产业企业, 对五通桥古镇进行保护性开发,重现千年盐城风貌。 深入挖掘中国唯一以井盐文化为主题的龙舟会——五通桥龙舟会,进一步拓展演变为集经济贸易、文化旅游、 体育运动为一体的五通桥龙舟文化节。深入挖掘根书、 书画、奇石等传统艺术文化,创设“小西湖”书画节。 重塑“桥滩食府”品牌,打造美食产业。在《五通桥区城市发展规划》中,充分演绎“千年盐城”这一五通桥独有的城市文化品牌,投资2.4 亿元成功打造 750 米川南古民居格调的桥滩文化商业街,成为五通桥展示盐业文明的又一杰作。主体工程已完工的五通桥盐文化博物馆、正在修缮保护的文物点王爷庙和打造的盐文化主题公园等城市公共文化标志性建筑,将成为传承盐业城市文明的新载体。

 

五通桥区在“千年盐城”这个总的文化名片下, 重点包装宣扬龙舟文化、桥滩美食文化、书画文化、 三线军工文化、丁佑君红色教育文化等文化名片。开展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亚洲最大的中国根书 艺术馆,正在筹建的“泥上行”艺术中心等一批盐业 文化项目;编辑出版《千年盐城五通桥》《小城之远》 《诗情画意五通桥》《美丽水乡小西湖》等反映五通 桥历史文化的丛书和文艺作品,组织开展书画联展, 根书已在日本、韩国、新加坡巡展,即将赴中国台湾、法国等地展览,五通桥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 恒旅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恒旅网官方微博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柏杨东路270号

电话:0833-213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