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前,同行老友来拜访,话题总跑不出行业前景这个主题。从西部向东,一路看来,给他的感觉就是——作为旅游信息化服务商,竞争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薄,合作越来越窄。说到底,这个行业,还是自己把自己做进了恶性的循环中,目前的这种环境,怪不得别人。出路不是没有,只不过可能转变的成本会高到让很多中小型团队无法承受。

 

5800_b.jpg

 

  旅游信息化服务商,如果细分,大致有这么几种:以硬件为主的服务商、以软件为主的服务商、以运营为主的服务商以及以营销和推广为主的服务商。硬件型的多为基础设施服务商,如三大通信运营商,还有一个浙江深大,都是各目的地首选的合作服务商。软件型的这几年冒出来不少,而且似乎进入门槛不高,是个做软件或者系统集成的,都会把脚伸进来,好不好的不重要,关键是要占个坑!甚至还有一些做行业规划的公司,也“雄心勃勃”的想要分一杯羹。运营型的专业服务商从来就没成过什么气候,从当初的51766开始,到现在还依然处于“原始”状态中居多,我说的原始状态就是搞过几个案例,还在摸索规则阶段罢了。队伍数量最庞大的就是营销和推广型,从互联网平台到OTA,从新闻客户端到社交媒体,反正这事儿想要折腾一个效果倒是特别容易,不过是数字游戏罢了。花钱投一点就跟往水里丢块石头一样,总会泛起涟漪的,运气好的,一不小心还能砸出个玩意儿来呢。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新的服务商类型,叫做大数据!这种新来的还挺狠,大有通吃的气势。借大数据知名,行一网打尽之事。本人接触的不多,都是看看他们的公司介绍或者网络软文,也是鱼龙混杂的状态。

  我对旅游信息化这个事儿还挺有感情,今年开始,又捡起了原来的活计,开了个人公众号(旅游信息化匠人,lu-sean1),也拜托了一些老朋友,把对自己工作的一些心得积累絮絮叨叨的记录下来,分享给大家。但前几日听老友说,他现在给客户做项目,只能靠硬件的搭配才能保得住利润空间,这让我有些难受,为什么靠脑袋吃饭的人最后就只能卖硬件来养活自己呢?想想我刚刚进入旅游信息化领域的那个阶段,整个行业的水平还很低,很多目的地在基础系统、平台和网络营销的意识方面甚至处于一片空白。而从事这个领域的企业数量又比较少,确实是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时过境迁,从2008年开始,陆陆续续的推动和大张旗鼓的鼓励,很快就填补上了这项工作的缺口。总结起来,原因应该是以下几个。

  1、 有实力的企业和目的地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工作,往往会选择将大量的基础性信息化建设和运营工作自己组建团队完成。

  2、 服务商的区域性划分越来越明显,基本各省以及一些技术公司比较多的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固定服务团队,将需求细化之后,完全可以交给本地化的公司来完成,而压缩了异地服务商的机会。

  3、 现在的很多目的地旅游信息化项目,往往会形成硬件、软件和运营一体化的招标内容,甚至有些地方还将线上线下的营销工作捆绑在其中,这就让很多中小型的旅游信息化服务商很难获得投标的资格。

  4、 在旅游信息化服务的领域中,过去几年大家都热衷于技术型产品的开发与销售,很少有人会专注于行业应用的研究与创新。随着目的地在信息化水平总体的提升,好产品缺乏,都是同质性的产品内容,所以使得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再加上前面几个因素,必然就让整个业态呈现出一种无力的状态。这也是我认为最严重的一个问题。

  5、 旅游信息化企业之间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合作氛围。总想着拿来主义和复制外包,同行之间拆台、诋毁、恶性竞争的残酷案例数不胜数。这种氛围下,谁也不会有心思敢和同行之间进行理念上、技术上的合作,最终还是自食苦果。

  我从来不觉得旅游信息化的工作会有终点,也不认为它的天花板会很低。技术在日新月异,游客的需求在不断提升,旅游的形式千变万化,商业的模式推陈出新,企业的运营与时俱进,信息化的服务怎么可能没有空间呢?只会有没有融合好的产品,不会有饱和的市场需求。借此文还是希望有更多新的旅游信息化产品被研发出来,能够为这个领域创造出更多的蓝海空间。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 恒旅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恒旅网官方微博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柏杨东路449号

电话:0833-2133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