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雪娟 文/图
11月7日至16日,第七届大凉山戏剧节如期而至,来自不同国家的戏剧人齐聚四川凉山,续写国际戏剧界与这片土地的深厚联结。6年来,这座戏剧桥梁已迎接全球38个国家的400部作品,从最初的各自展示升级为共同创作和相互滋养的深层文化交融。
11月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对话在邛海之畔启幕,青山碧水的自然背景与热烈思辨的学术氛围形成共鸣。“戏剧在场还是在线”这一核心议题,吸引了中国、法国、俄罗斯、格鲁吉亚等国的知名戏剧人围坐论道。大凉山戏剧节发起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的观点道出了许多戏剧人的坚守:“戏剧的生命力在于与观众的面对面交流,这种即时的情感共鸣是屏幕无法复制的。”大凉山戏剧节发起人、法国戏剧家塞赫日·尼古莱望着湖光山色补充说,戏剧本义是“现场创造艺术”,阳光的温度与草木芬芳的感官体验,永远无法被线上传播替代,而凉山特有的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氛围,更让这份“现场感”多了一层独特的文化韵味。
戏剧节另一发起人、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授玛丽娜分享的创作经历让讨论呈现多元视角。她带领研究生完成的数字化作品吸引中国观众近百万人次,证明线上平台能突破地域限制。嘉宾达成共识:戏剧的未来在于融合共生,现场性是戏剧本体,线上传播是重要补充,二者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场山水间的思想碰撞,成为大凉山戏剧节国际联结的生动缩影。6年耕耘,大凉山戏剧节与全球的艺术联动持续升温,既让凉山本土文化焕发新生,也让国际艺术获得在地表达。濮存昕在戏剧节启幕仪式上说:“戏剧节让大凉山张眼望世界,也让世界关注大凉山。”
如果说国际对话是思想的联结,那么联合创作则让文化交融落地生根。本届戏剧节上,凉山文旅集团与爱尔兰盼盼剧院联合出品的《希腊喜剧》亮相,导演加文·奎因带领中国与爱尔兰艺术家共同创排,将古希腊戏剧家阿里斯托芬的多部古典喜剧经典进行现代化转译。“凉山本地演员非常有才华,他们的唱跳与表演里,藏着这片土地独有的热情与灵动,为剧目注入了独特能量。”加文·奎因对合作成果赞不绝口。凉山本土文化孕育出的艺术特质,让国际团队看到了跨界创作的无限可能。戏剧节运营方凉山文旅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部将于2026年开启国际商演的作品,标志着大凉山戏剧节从“节目引进”升级到“联合创造”再到“国际输出”的跨越式发展,让凉山成为国际戏剧联合创作的重要基地。
更令人欣喜的是,国际联结正从艺术创作延伸至机制化合作。本届戏剧节迎来俄罗斯高级别代表团,莫斯科市政府文化局、莫斯科普希金戏剧剧院等6家机构代表的到访,彰显了国际戏剧界对大凉山戏剧节品牌的认可。
“戏剧大师课”与“爱美戏剧营”的开设,让文化传承有了新生代力量。多名中外戏剧名师亲授技艺,为戏剧爱好者提供了国际化舞台。导师塞赫日·尼古莱希望,越来越多年轻人在这里打开不同表演世界的大门,他认为这是“最珍贵的联结。”
10天的戏剧盛宴中,15部中外精品剧目同台竞演,近百部入选剧目与观众见面,话剧、默剧、木偶剧等20余种戏剧形式精彩纷呈。凉山如今已成为全球戏剧人的一处精神家园,依托戏剧这一媒介,传递着中华文化的自信力量。
山水作媒介,戏剧当桥梁。多名中外艺术家在不同场合提到,第七届大凉山戏剧节的国际交流,已经不只是单纯的艺术往来,更是不同文明相互借鉴的鲜活实践。凉山本土文化和国际艺术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互相促进,年轻戏剧人也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断成长。这场冬日里的戏剧盛宴,正推动艺术在多元交流中蓬勃发展,为世界戏剧发展持续注入来自凉山的力量。

多民族文化特色在大凉山戏剧节启幕仪式上精彩呈现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