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黄泥村,上百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正忙着给田间的高山蔬菜和桃李树木施肥除草,这是峨边白沙河流域果蔬产业带的一角。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再到营造“渔场”。近年来,峨边深挖自然生态优势资源,形成了特色突出、三产融合、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如今的峨边,县有特色园区、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

  集中成片带动发展 激活群众“造血”功能

  “有规模才有效益,有效益才有人来种地。”新林镇副镇长沈建军说,该镇积极引导农户把闲置或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耕地经营权流转,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同时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脱贫攻坚。

  云雾缭绕,郁郁葱葱。步入海拔1200米的纯彝族村黄泥村,1000多亩连片的高山蔬菜一眼望不到边,山上还有连片的药材和桃树,垄间很多农民在忙碌,或除草或打药。

  今年45岁的鲁子曲提,从事农业生产近30年,对家乡的土地充满了感情。然而,山高路不通,以前家里种的玉米和水稻只够一家五口人的口粮,生活入不敷出。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开展,过怕了穷日子的鲁子曲提带头进行土地流转,并成为峨边高山绿合作社的负责人。

  “我们现在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即公司流转农民的承包地,合作社负责管理,农民不仅有租金,还可以有每天80元的务工工资,到了年底还有分红,收入十分可观。”鲁子曲提感慨地说,现在大家有干劲、有前景、有盼头,过上富裕生活不再是梦想。

  黄泥村是新林镇打造果蔬产业强镇的缩影,而新林镇发展“高效优质水果、高山有机蔬菜”是峨边白沙河流域果蔬产业带的重点支持项目。

  据峨边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峨边多高山,为拓宽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加快脱贫摘帽步伐,该县将劣势变为优势,推进山区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构建“三区多园,三河三带”产业布局,形成了以桃、李、猕猴桃等水果为主,种植10000亩的大渡河流域“百里桃园”产业带;以桃、高山蔬菜、中药材为主,种植20000亩的白沙河流域果蔬产业带;而官料河农旅融合产业带,则以桃、樱桃、枇杷为主,种植面积达到10000亩,将带动全县贫困人口7877户27849人脱贫增收。

  农旅融合促品牌提升 拓宽村民致富渠道

  产业扶贫不仅瞄准差异性的“特色”,也注重多产业“联动”的合力。“毛坪镇始终坚持农旅结合的路子,我们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气候条件,建成大渡河库区风光、小河子世外桃源,恒心村、建华村水果采摘园等乡村旅游带,实现产业环线和乡村旅游环线融合,形成春赏花、夏游河、秋摘果三季农旅特色。”峨边毛坪镇党委副书记罗小博谈起当地产业发展时,对依靠乡村旅游的多元化发展保障群众增收十分自豪。

  日前,在毛坪镇建华村广益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猕猴桃藤蔓静静地趴在支架上,在基地务工的村民们正忙着给猕猴桃套袋“穿新衣”。

  “我们从2016年开始种植猕猴桃,目前面积已达1200多亩,去年进入试果期,但由于品牌打造力度弱,影响了红心和黄心猕猴桃的市场价值。”合作社总经理何财科一直在盘算,他的优质猕猴桃基地有规模,有行业标准,而品牌效应不强,如何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改变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现状是他内心的困惑。

  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给了何财科很大的启迪,他正计划在今年9月猕猴桃上市的季节,举办一次采摘活动,让更多游客感受当地原生态的环境,再把自己的品牌“佳支依达”(彝语峨边的意思)带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农旅融合,深挖自然生态优势资源,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峨边产业扶贫的现实剪影。近年来,该县以乡村振兴为突破口,推出了一批又一批“峨”字号优质农产品,并优中选优授权位列前茅的优质农产品使用“峨岭云边”公用品牌,通过电商平台走入市场,在全国各类展会上大放光彩,展示出了“峨字号山货”的特色,取得了良好口碑,深受企业认可和消费者喜爱,“峨岭云边”正悄然走进全国各地消费者的生活。

  同时,该县以“农业+旅游”为主体,打造背风山主题公园、乾池农业主题湿地公园、羊竹坝滨水公园、骑游道等重点项目,结合已打造的黑竹沟镇古进村、底底古村、哈曲乡解放村、大堡镇九家村、毛坪镇老鸦村、五渡镇先锋村牡丹小镇、胡坝村新农村建设等集生态观光、休闲体验、农旅融合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村寨。

  截至今年5月,峨边精准扶贫总人口7798户27916人,已脱贫6769户24306人,未脱贫1029户3610人,贫困发生率为2.9%,未脱贫的1029户3610人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部脱贫。

  一个个产业项目落地,高歌猛进的增收数据背后,是峨边脱贫攻坚的成果,也映射着峨边产业“造血”、致富奔康的探索之路。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于我们 恒旅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恒旅网官方微博

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柏杨东路449号

电话:0833-2133363